网站首页 初级钓鱼 钓鱼技巧 鱼饵料 钓鱼工具 分享
当前位置:渔翁垂钓网 > 分享 > 经验分享

鱼的生理特征和感官

栏目: 经验分享 / 发布于: / 人气:9.19K

鱼类在水下的活动和觅食,往往不少钓友都不清楚,其实鱼也是有感官的,有着特有的视觉、嗅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,如果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原理,那么钓鱼也会事半功倍,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常钓对象鱼的感官原理。

1:鱼类的视觉

鱼类的视觉发达程度非常低,和嗅觉、听觉相比,要远远落后许多,简单的徒手抓鱼等就能够充分的证明这一点,一般情况下鱼类的视觉距离在2米左右,特殊鱼种能够看到12米,但这一般也是极限了,但是很多钓友疑惑,为什么在水边看见鱼,逐渐靠近时,鱼能感知到危险而逃跑呢?

其实这其中是光线的折射原因,当人在水边时,因为水面的折射,导致鱼在水中查看到近岸物体具体会比实际距离要近的多,因此鱼会在人们靠近岸边时就感知到危险而提前逃窜,雷强黑鱼时,这一情况尤为明显,往往发现水面黑鱼时,距离4-5m,黑鱼已经看见垂钓者了,因此雷强点钓黑鱼需要依托岸边障碍物进行靠近垂钓。

那么鱼类视觉这么差,为什么很多饵料有颜色之分?其实鱼虽然视觉能力差,但是其对色彩的感知还是较为明显的,常见的淡水鱼对红色、白色和黄色最为敏感,部分鱼类(草鱼、黑鱼等,因为捕食青草和青蛙)会对绿色较为敏感,因此在我们常见的商品饵中,大多以这几种颜色为主,甚至厂家会加窝料小米特地制作成为红色和黄色小米。被钓友们称之为“万能饵”的红虫和蚯蚓也有颜色原因,但并不是唯一原因,还有味觉等。

色彩的特显不仅仅在饵料上,灯光的颜色也会对鱼类造成影响,海钓的捕鱼船,往往会开灯吸引饵鱼聚集从而捕鱼,夏季野钓使用夜钓灯聚鱼等等,都是钓鱼中对鱼视觉原理的一个拓展应用。

鱼的生理特征和感官

2:鱼类的嗅觉

在动物界中,嗅觉往往都是主导感官,鱼类的嗅觉也是如此,并且能够在水下传播如此之广的也只有气味和声音,面对大水面时,往往鱼类都是依靠嗅觉辨别食物来源,然后近距离后依靠视觉和味觉觅食。

大部分鱼都长有两对彝孔,在嘴唇上方,水流从前彝孔中流过,从后彝孔流出,进行对气味的筛选,而不是依靠口腔和鳃部。

3:鱼类的味觉

鱼的鱼唇、口腔和触须上会遍布味蕾,这是鱼类探测味觉的重要器官,观察过水下鱼咬饵情况的都知道,很多鱼会反复吞吐饵团,一般我们称之为”涮饵”,其实这是鱼对陌生饵食的味觉试探,通过唇部的味蕾感知饵食是否可吃,如果味道不合适就会吐出来。

通过以上分析便可以很好地解释,为什么大部分钓友窝料的味型和钓饵味型保持一致,窝料会通过水流的传播,将气味传达到较远的地方,吸引鱼群进窝,此时如果鱼咬钩,发现钓饵味型和窝料味型不一致,往往会反复”涮饵”,甚至不咬钩的情况,因为这些鱼是被窝料味型吸引过来,认准的是窝料的味型。

鱼的生理特征和感官 第2张

4:鱼类的听觉

鱼类并不是没有耳朵,而是没有外耳和耳道,只有内耳,声音在水中传播,会直接进入内耳,并且声音在水中传播比空气中传播要容易得多,因此鱼往往会很远就通过声音辨别出岸边的危险或声源。越是体型较大的鱼,对于听觉越发敏感,因此作钓大鱼,需要选择安静,无吵闹的钓位。

在听觉方面不仅仅有内耳的捕获,鱼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捕获声音的器官——侧线。一般在鱼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,这是鱼能够高度辨别声音的重要神经器官,同时根据目前的科学分析,侧线不仅仅承担听觉的任务,也具备有触觉感知能力。

5:鱼类的触觉

鱼类的触觉感知主要是通过侧线,部分有触须的鱼类,也会使用触须进行触觉感知,一般的鱼体侧线有两条,体侧各有一条,而鲂鱼有3条,鲈鱼更是有4条侧线,侧线越多,鱼对感觉的反应越发灵敏,更加机警。

鱼类依靠侧线可以很好的判断水流、水温差异、身边的礁石水草环境,甚至能够感知周围其他鱼类,根据这一点我们能够理解,为什么鱼往往有聚群的习惯和大体型鱼进窝后,其他小鱼会逃窜走。

鱼的生理特征和感官 第3张

以上通过鱼类的视觉、嗅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等介绍,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鱼的生理特征和感官,并且也解释了钓鱼中根据鱼感官原理的应用和问题,其实能够很好的利用和理解鱼类的感官原理,那么钓鱼的技术也将提高。

Tags:感官 生理